傍晚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李飒才刚送走店里最后一批客人。
建规楼负一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801号,就是李飒经营的手工店——湖南巧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店址。
午饭后,客人们就来到了李飒的手工店,花费整个下午的时间跟着她学习编织手鞠球。
当这间小铺面熄灯歇业时,一食堂后方的“城院图文”店和北门外羊舞岭小区的“Li哩哩的小铺”店内,张帅和李洁桐仍马不停蹄地忙碌着。
除了是“大学生”,他们还是“创业者”——这成了他们身上闪光又显眼的标签。
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正破土而出,大学生创业者们循着苗儿成长的轨迹,无所畏惧,奋力向上。
手工制品别具匠心
初春时翠屏山上的姹紫嫣红,与大学生创业者们绝了缘。
早上8点,创业者们陆续开门营业,有时晚上12点才回宿舍。李飒就是其中之一。她是1507207班的学生,也是湖南巧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与众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样,李飒最初的想法无外乎拥有一间小屋安放她的梦想。
我校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新建不久的建规楼底层数间房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专门为我校大学生创业提供空间环境支持和系统服务。2015年9月,基地公开向我校学生和毕业生征集入驻项目。
李飒的“心零手小”项目就是第一批入驻的项目之一。
“小时候想学手工但不太便利,培训班的收费都比较贵。”李飒说,虽然后来选择自学手工,但她心里仍然埋下了一颗“想让手工制作更亲民”的种子。
借着基地公开征集入驻项目的机会,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她熬了两夜,将童年时的梦想写成策划书交上去。
“当时我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地拿到创业基地工作室的钥匙。”李飒回忆第一次看到即将安放自己儿时梦想的创业场地时,有点懵。“突然有了这么大一块空间,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但李飒彼时得到了许多帮助:同期入驻创业基地的创业者们给了她一些指点,曹资立老师帮她减轻了置办桌椅家具的负担,加上学校免去了基地创业者的店面租金和水电网费,还不定期举行创业者沙龙,用于交流和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这样,李飒的工作室很快开了起来。
编织带、刺绣、手工纸花、手鞠球、彩砂瓶……工作室里品类众多的手工制品,每一样都浇注了她发自内心的热爱。
开业前期,工作室基本处于半盈利状态。当时李飒课多,学生会工作繁杂,加之自身经验不足,她根本不敢对外进行宣传。项目合伙人几经变动,只剩李飒扛了下来。
但如何平稳地盈利仍然是个问题。以手鞠球为例,制作一个手鞠球至少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一旦进行宣传,如果客户订单多,如何快速地将成品交给客户将成为最大的麻烦。
细想过后,李飒找到了解决方法:通过宣传召集喜欢手工的人,每人只需缴纳20元“学费”即可随时来工作室学手工。原材料都由李飒提供,前3件作品可以带走,往后的作品都将留在工作室里供出售。
“她很要强也很执着。”曾经的合伙人张博这样评价李飒。至今李飒仍坚持自学和开发新产品,目前她的工作室已吸引了来自我校各学院的40余名学员。我校女子学院也曾邀请她教授手工花制作课程。
今年3月14日,李飒以湖南巧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名注册的营业执照获批。经营范围那一栏详细地列着:工艺品技术推广、文艺创作等。
李飒说,不管未来有多困难,她都会把梦想坚持下去。
图文制作为父减压
1415202班的张帅也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与李飒一样,他的创业之旅也是一场机缘巧合。
大二时课少,张帅想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在同学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原来位于城院西门的SS图文店创业团队。“当时也没当成一份事业来干,毕竟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一行。”张帅说。
不久后,西门拆迁。几经辗转,2015年12月10日张帅与合伙人签下了一食堂后面一处30平米左右的店面。筹集资金、添置设备、处理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这家命名为“城院图文”的打印店直到2016年4月才正式营业。
通过向银行贷款2万、父亲和哥哥姐姐各资助5000元,张帅筹到了资金。正好附近一家打印店老板打算转卖设备回老家,张帅花7000元买下了原本开价8000的一台打印机。
孰料,等专业师傅来检修时,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样的打印机,基本就是一块废品,我卖给别人才2000元!”但那个时候,卖家早已回了老家,张帅失望得“透心凉”,却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雪上加霜的是,张帅的父亲因犯心脏病住进了湘雅医院,高昂的ICU费用让这个家庭的负担更重了。
“那时候父亲是不支持我创业的,周六我去医院看他,他怕耽误我的学习,总是没待多久就让我回学校了。”也是这件事,让张帅坚定了创业的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让父亲省心的儿子,真正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父亲病愈后,来店里看张帅。“当时父亲已经接受了我的创业,并教导了我两件事:一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明细账,二是价格要透明、公平。”此后,张帅每晚都把账目核对清楚才打烊。
他计算过,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一个月要背负3000元的银行贷款、2300元的助手工资,再加上自己的生活费,以及那台勉强能打印的“废品”打印机常要维修产生的费用,这意味着每月要有5000元的利润才能维持下去。
但不管多难,他从未拖欠过助手的工资。“好在我还年轻,我才20岁,还输得起!”张帅说。
他的坚持也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有一次打印机又出了问题,张帅请假去店里,后来当堂课的老师肖艳找张帅谈了话。“肖艳老师支持我在人文学院许多人选择考研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选择走创业这条路。”
现在,张帅最大的目标就是将他的店做到城院最大。目前他的店里已经有4台打印机设备,足够日常打印和广告设计的需要,盈利日趋平稳。
在城院竞争激烈的打印市场中,他想以最实惠的价格和送货上门的服务来面对学生客户群体,继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分得更大一杯羹。
美食与爱好都不辜负
比起李飒和张帅,1515301班的李洁桐显然就是“后起之秀”了。
连日的阴雨导致羊舞岭安置小区客流量骤降,位于圆通快递旁的“Li哩哩的小铺”烘焙冷饮店也稍显冷清了。“像这样的时候,我没课也会选择守在店里,学习更多的甜品和烘焙蛋糕的制作。”李洁桐说。
小时候,每次和妈妈上街,李洁桐总会对着橱窗里刚出炉的烘焙蛋糕凝望许久。高考完后的暑假,她开始自学起了烘焙,大多时候是通过买书和看视频自学。
从秦皇岛来到益阳上大学后,做烘焙不像家里那样方便,但她却一直渴望能在学校找到一个可以用来烘焙的“小家”。
临近大二下学期开学,李洁桐心里的这个想法愈来愈强烈。于是,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烘焙店。除了烘焙,这家店还可以将自己擅长的软陶制作、手机壳DIY、冷饮调制融合进来。
说干就干!开学前一个礼拜,通过在北门周边的走访,她找到了一家毕业于医专的学姐开的奶茶店。奶茶店举步维艰,正在谋求转型。
李洁桐和学姐一拍即合。学姐负担店面租金,李洁桐则花更多时间在店里照管,重新装修和购买材料的费用则共同负担。
到开学时,“Li哩哩的小铺”终于开业了。经过宣传,在三七女生节那天,店里吸引了很多学生,日营业额超过了600元。
但李洁桐知道,单一而无特色的经营方式很难增强客户黏度,因此,李洁桐积极运用社交网络,聚集城院、医专一些喜欢制作食物或手工的女生,每周定时在线上或者店铺中开展烘焙、手工的教学。
李洁桐早就注意到,有很多女生喜欢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人制作烘焙蛋糕,“这是一个商机”。所以她不仅出售自己制作的食物,以后还会将创业重心慢慢转移到烘焙培训这一块来,帮助更多的女生制作“爱心蛋糕”。“学校附近教顾客烘焙蛋糕的店铺极少,我有这个能力和信心将这方面的业务做好。”李洁桐说。
通常下午3点到晚上11点间,店里顾客较多。李洁桐不得不请了两位助手帮忙打点店内事务。李洁桐坦言,上大学前,她一直是北方人那种不服输、直爽的性格,也是通过创业,锻炼了她的性格,让她更加包容。“有时明明是顾客在无理取闹,我们也会道歉并给客户让利。”李洁桐知道,想长久地把店开下去,对客户的宽容之心不可缺少。
回想起店铺刚装修好的那天晚上,李洁桐站在发光的招牌前,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心中的热爱,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创业,让我梦想成真了。”李洁桐停止手中的工作,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