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母校动态 > 名师风范 > 正文 >
母校动态
名师风范
【园丁之歌】 教育是爱的艺术 ——记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古杰
2019-04-25

 

古杰近照。    林俊任/

在古杰的脑海里,最理想的教学状态莫过于孔子和其弟子杏坛讲学的情景。老师带领着学生纯粹地围绕着知识进行探讨、学习,甚至都不需要黑板和粉笔,更遑论精美的PPT

在他看来,教学的本质是朴素的,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知识。

但古杰又称得上是一个技巧型教师。他的课堂很“接地气”,作类比、讲故事,张嘴就来,融合了知识点的生动表达,让课堂既干货满满又趣味十足;让考研学生做“玩的计划”,让学生们在辛苦攀登“考研大山”的途中,还能遍赏美景。

“高等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要花时间去爱,动脑筋去爱。”他说。看似技巧,实则是一位倾注了责任心和爱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而掌握的一门艺术。

 

为人师,诲人不倦

虽然来我校任教时间也就短短两年,古杰的教学经验却十分丰富。他本科和研究生求学阶段就读的都是师范类院校,在校时上过多次实验性微课,课外还当过不少培训机构的兼职教师,这样一算,“教学经历到现在有十年了”。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古杰的回答很简单,“能将课本知识讲得让学生听懂的老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有兴趣“听”,二是让学生能听得“懂”。

有些老师虽然能将书上的概念表述清楚,但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没兴趣听就更不可能听懂了。对于这一难题,古杰有自己的“必杀技”,那就是“接地气”、做类比、讲故事,将艰深的理论知识用一个个生动的比喻阐释出来。

他打了个比方。比如“刺激扩散”这个名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内容有些晦涩,学生单看字面意思很难看懂。“就算让学生死记硬背背下来了,也只能起到一个短期效果。”在古杰的课堂上,他是这么解释的,“比方说河南人很喜欢吃饺子,一个广东人见到之后也很嘴馋,但是却找不到包饺子的面皮,于是他用豆腐代替饺子皮,把馅儿塞到油豆腐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品种,但实际上是广州人受到了饺子文化的启发和刺激,从而发明了一种新的文化,饺子馅就相当于文化内馅。”这样跟学生一讲,学生想忘记都难。

2017年,古杰被学校选派参加全国第二期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师范项目。因为培训期间的良好表现,他被同班学员戏称为“免培生”。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不出意料的,古杰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代表理科专业做了示范课展示。

这些成绩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古杰严谨和不断进取的教学态度, 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几个“名词解释”那么简单,教师也不应该日复一日地“啃老本”,古杰一直坚定地相信,教师只有学会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有所成长,课也才会越教越好。

搞科研,学而不厌

博士毕业后,古杰先是前往西南大学任教,后来为了体验新生活又“跳槽”到了深圳市规划设计院。

虽说那时当了一名正儿八经的规划师,但读书时养成的做科研的习惯却深深嵌进了他的日常生活。

每年年末,设计院都要对那些工作之余做出许多科研成果的人进行表彰,每年列举科研成果的名单一共也就小几十项,古杰的名字就能出现五次以上。他的研究涉及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领域,比如说,交通拥堵、入室盗窃……这些在同事看来和工作完全无关的东西,古杰却研究得乐此不疲。

科研越搞越多,做学术的兴致日渐高涨,古杰做出了回到高校继续教书的决定。

在我校任职两年不到,古杰就发表了《新区域主义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过程研究》等多篇论文,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

2018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过程中,古杰以《基于空间预测和优化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为题进行了申报,顺利获得立项。

对于古杰来说,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可以研究的新课题。这个省自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就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带给他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博大精深,咱们照着本念两句也没啥意义,要将书记的讲话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才是真的学精学懂了。我拿的这个项目,就是源自对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三区三线划定内容的研究。”

在中山大学读博时,一次,美国的一名教授来学校办讲座,讲座上介绍了一种先进技术,这种技术运用了一个特殊的软件来展示。古杰一看,内心雀跃不已——软件自己虽然制作不出来,但是这其中的原理他却很清楚,甚至用Excel表格都能演示!当天回去后,他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在宿舍研究了几天几夜,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外文论文,还幸运地拿给了这位美国教授点评。后来,论文几经修改,直到五年后终于发表。

唯一让古杰有些遗憾的是,相对于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的学术前沿性没那么好,“有时候研究完一个课题,别人才告诉你这个课题早就过时了。”但申报了省级课题后,有了更多的资源能够去接触前沿的东西,“科研道路应该也会越走越宽。”展望起未来,他不禁开心地说道。

做辅导,桃李成蹊

课讲得好,科研做得棒,可古杰认为自身的成就感并非独独来自这两方面,而是更多地源自为学生进行考研辅导。

刚开始进行考研辅导只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建规院想找一名老师给学生做一次考研讲座,作为近两年建规院引进的唯一一名博士,古杰饶有兴致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当时只打算给学生普及一些考研基本知识的古杰并没料到,讲座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办公室资讯他关于考研的情况。

建规楼201室是古杰的办公室——这是他课上所有学生们都知道的一个“入门级”基础知识。因为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外,他都会呆在办公室。学生们只要找古杰,就会自然而然地往他办公室去找,八九不离十,准能找到。

再加上,除了担任专业课老师外,古杰还上了一门关于就业指导的公选课。课后,他时常向学生们强调考研重要性,并多次提到,但凡有啥事,可直接找他。

“我话说出去了,当然不可能食言。孩子们有啥事找我,都可以上我办公室当面聊。”因为他的热心肠,许多土木院、市测院的学生们不仅经常登门,还亲切地称他为“班主任”。

学生的热情高涨让古杰对这份“额外”的工作十分上心,尽管很忙,尽管学生每次咨询基本都要花费两小时或以上。“其他事情我都可以暂时放下,学生来找我,我永远都有空。”

古杰如此热衷考研辅导,因为自己也是考研的受益者。本科就读院校并非名校的他通过考研考博拥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多成长的机会。“人生道路上势必有许多的分岔路口,但一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未来的路也会顺畅很多。考不考研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分岔路口。”

很多对考研有困惑的学生前来咨询,古杰每次都会推己及彼,耐心地帮助学生理清思绪,找到对策,“这两小时对我意义可能不大,但对学生的意义很大。”他说。

古杰的考研辅导很独特。他会告诉学生,考研不仅要制定学习的计划,也要制定“玩的计划”。“考研就像爬山,如果你一口气爬上去,不看周围的风景,一定会觉得很累,但是如果你边看风景边按计划一段一段地往上爬,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他不希望学生从考研中体会到的只有苦,更希望学生能在把研考好的同时也把生活过好。

除了考研辅导外,古杰还同时担任挑战杯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今年320号晚上,古杰临时接到电话赶回学校和几个老师一起为参赛学生进行指导。会议一直开到10点,为学生悉心指导完所有问题后,他匆匆离开。

大家不知道的是,那晚,原本获批了陪产假的古杰正陪同妻子在医院等待分娩。等到他再次匆忙赶回医院时,孩子早在一个多小时前出生了。

其实当时古杰接电话后决定赶回学校前,古杰妈妈很不理解:“媳妇都近产房了,你咋还去上课呀?”古杰答道:“我送她进产房不就行了吗?学校100多号人等着我,我在产房外面走过来走过去,算什么呀?

所以,当把妻子送进产房,并签完医生交代签的文件后,古杰一溜烟地赶到了学校。

“古博士的实践和作为,其实就是课堂思政的具体体现。”建规院党委书记项龙武总结道,“看似严肃的概念,在古杰看来无外乎在课堂内外鼓励学生、尽己所能帮助学生。只是相比他人,他更为用心。”

“其实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伟大,这不是身为老师应该做的吗?”古杰反问道,言语温润。